金儒霖,浙江寧??h城人,1934年生,畢業(yè)于同濟大學。
1954-1958年同濟大學給水排水專業(yè)學習。1958年畢業(yè)分配到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任教。歷任教研室主任、研究室主任、系副主任、副院長、院長。兼任全國高等學校給排水專業(yè)指導委員會委員、中國土木學會排水委員會委員、中國城市污水回用學會副理事長、湖北省環(huán)保學會常務理事。
1985年被國家建設部授予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。
浙東沿海有一座被稱為“山陬海隅”的小城寧??h。地方雖小,歷史顯赫。遠的不說,宋朝出了一位“為相一朝彪史冊,千秋凜氣頌高風”的著名丞相葉夢鼎,注釋史學宏著《胡注資治通鑒》的胡三省;明朝出了一位名震中外的“大儒”方孝孺,杰出旅游家、地質學家徐霞客于1613年5月19日,從寧海縣開游,寫下了名著《徐霞客游記》,“5.19”被法定為“中國旅游日”;近代出了文學家、革命家柔石先生與國畫大師潘天壽教授。我就出生在這座小城里。
1954年考入同濟大學,聽專業(yè)介紹說:給水排水如何如何重要,如何如何有前途!老師說好,我就填上這個專業(yè)。后聽人說是“通陰溝”的,想想很有點后悔!因從小喜歡畫畫,本意是想讀建筑學的。1958年畢業(yè)、分配到武漢城市建設學院任教。從此置身于污水處理事業(yè)。
一開始就遇上“開門辦學”、“逼上梁山”帶著2個班60名學生,到武漢市最大的自來水廠現(xiàn)場教學,腦子里還是“糊”的,“水質分析”與“給水處理”兩門課,夜里備課、白天上課、指導學生做分析,囫圇吞棗。
1959年專業(yè)課上來了,當時還沒有正式教材,自己求學時“排水工程”是油印講義,為了滿足教學所需,日夜抓緊,自編了一套《排水工程》教材供學生使用。“開門辦學”改在正如火如荼建設著的武漢鋼鐵公司工地。學校為了擴大在社會上的影響,組織了一次“公開教學”,我選擇難點之一“雨量公式統(tǒng)計”開講,聽眾除學生及學院領導外,還邀請了中南市政設計院的總工蔡鐘琦、李漢照等前輩學者,架勢不小,壓力很大,效果不錯。
兩年多的開門辦學、從水質分析,給水排水,自編教材走了一遍,自感“梁山”是被初步逼上去了!1960年開始,逐漸轉入正常的教學秩序,學校定位為“本科教學為主、科研為輔”。完成的課題有“666農藥污水處理”,“農田灌溉及寄生蟲卵沉降規(guī)律”等的研究, 寄生蟲卵是親手從糞便中分離出來的。
“文革”時“抽空”做成了兩件事:第一件事是檢回了中學里的英文,學會了日語,但丟掉了大學里的俄文。日語的片假名不好記,開發(fā)了一個記憶小竅門,把10行字母的頭一個,用上海方言諧音成一句話:“阿拉殺塔癩蛤蟆夜里活”,記住這句話,50個片假名就記住了。在舊書攤掏到一本《日漢詞典》,加把勁,攻下了日文;第二件事是文革后期,“復課鬧革命”,在原天乙印染廠污水處理廠做“射流曝氣器充氧中試”。那年夏季,電力供應緊張,為讓電于民,后半夜才供幾小時生產用電,沒有辦法,只能摸黑坐在污水廠等電,來電趕緊做完試驗。這項成果后來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。有一個插曲:試驗期間,母校幾位同行聞訊要來參加,上午8點多到,深夜來電時已經(jīng)抓緊做完試驗,電也沒有了。同行不能理解,一狀告到學院領導,說我封鎖、不義!事隔數(shù)年,文革結束,領導才告訴我這件事,有口難辯!如若有幸,母校同行能看到這篇小文,望能求得諒解。
1977年開始,著手書寫《污泥處置》,用“廢寢忘食”四個字形容寫書的辛苦也不為過!那時,國內、外資料不多,幾乎跑遍可能有相關資料的情報中心,污水廠等處,反正聞風而動,盡量搜集。火車上擠得很,也寫;當時正逢恢復播放傳統(tǒng)京戲,住在旅館里,旅客們都擠在大廳,聽京劇名家李元義的“空城計”,我酷愛京劇,但怕時間流失,關在客房里寫,晚10點按時熄燈,搬到走廊里寫,日文、英文幫了忙。300多張插圖,是我夫人鄒玲珍用鴨嘴筆描繪的。1982年由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出版,1988年再版。聽同行說:“這本書在同行中人手一冊”,我感到很欣慰。
1980年開始,在遠離烏魯木齊市26公里的戈壁荒漠上,孤零零建成了一座2400m3/d“異重流混合型射流曝氣活性污泥法”中試基地,附有4間土坯平房,1間供我住宿,1間供助手住,2間作水質化驗室,還有一方露天“廁所”。 主要助手有劉金星。當?shù)卣埩?位管理工人,一輛130汽車接送他們上下班,中飯他們自帶,我們3餐自理。生活、試驗條件之艱苦,環(huán)境之惡劣,現(xiàn)代學子難以想象。研究成果總結是在市建設局一間空房里、暈暈白織燈下寫成的,連文帶圖,刻鋼板油印,厚厚一本。1982年建設部組織專家鑒定、評為“國內領先”,但留了一個尾巴,為了使成果更加完整,要我在當?shù)刈鱿嗤?guī)模傳統(tǒng)曝氣平行對比試驗,經(jīng)費誰給?沒有說。這一拖,耽擱了成果的“請獎”,等到“平行對比”建成時,1985年我去了美國,對比試驗研究工作只好指派陶濤他們去做。這項成果由于設備簡單、效果可靠、占地面積小,烏魯木齊市城建設計院周沛林先生等設計建設,在新疆地區(qū)推廣應用,近20座中、小型城市污水處理廠。后在秦皇島建成一座射流曝法污水處理廠。
緊接著1982-1984年,在青島市完成了建設部項目“城市污水回用于工業(yè)”,主要助手有施秀芳老師等。建設部鑒定組鑒定:“國內第一次”,獲得建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。同時培養(yǎng)了我首屆兩位碩士研究生章北平與車武,前者研究“周邊進、出水沉淀池理論”,后者研究“射流曝氣生化機理”。
順便說一句:上面直呼陶濤、章北平、車武以及謝建麟他們的名字、現(xiàn)在都已成為有名的專家教授、領導干部了!不過“一日為師、終身為父”,名氣最大,職位最高,師生情誼不變,至今關系親密,還有一大批學生也都如此!
1985年在美國密蘇里—羅拉大學環(huán)境研究中心做訪問學者,在該中心主任黃汝常博士的指導下做“懸浮顆粒對密斯西比河自凈的機理”研究。2011年重訪該校時,已改名為密蘇里科技大學。當時看到一本書,是WillianF.Owen著的《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Consumption ofSewage Treatment》,覺得很適合國情,非常實用,會同章、車兩位翻譯成中文《污水處理能效與能耗》,正準備出版前夕,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波折!1986年10月才改由能源出版社出版。
1986年7月回國,接受建設部部長葉汝棠的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副院長任命。在吳江院長的領導下,主管學院的教學工作,與學院領導班子吳盛球、武止戈、袁大波、余正鳳等同志一起精誠配合,努力開拓進取,我更不敢掉以輕心、誠誠業(yè)業(yè)、拼命工作,并抱著“學來為我所用”的態(tài)度,虛心向建設部所屬,以哈爾濱建工學院、重慶建工學院為首的七大兄弟院校的先進、成功的辦學經(jīng)驗。我們原武漢城市建設學院,也是一所很著名的大學,城市建設方面專業(yè)配套齊全,入學錄取考分不低于重點大學,在領導班子的不懈努力下,使本科教學為主升格到本科教學與研究生培養(yǎng)并重的層次,并在這個層次上,始終保持著先進的行列,培養(yǎng)出的一批一批莘莘學子,目前都在城建各條戰(zhàn)線上出色工作。他們不忘母校,以母校為榮,為母校爭光!各地區(qū)校友,年年聚會,從未間斷,真所謂“桃李滿天下”!作為老師,永遠是值得自傲的!
行政工作繁重,但也不能放松業(yè)務。研究生照帶、本科課程照上。
1987年,在張自杰老師的帶領下、與林榮忱老師一起,愉快合作,悉心編寫了建設部高等院校重點推薦教材《排水工程》下冊第四版,2000年由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出版。2003年繼續(xù)在張老師的組織下、參編了《廢水處理理論與設計》,也由中國建工出版社出版。2006年9月第五屆世界水大會在北京市召開,“為了增進國際水業(yè)界對中國的了解、展示我國水領域的學術水平和發(fā)展成就,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,建設部科學技術司組織國內水領域的部分院士和知名專家編寫了”一套中國叢書,獻給大會。為此我積多年的開發(fā)研究的經(jīng)驗寫成一本《人造水景設計營造與觀賞》作為其中之一。我們寫的幾本書,責任編輯都是中國建筑工業(yè)出版社的俞輝群先生。以前用手抄“爬格子”,后來用光盤,立項、交稿、修改、校樣,一來一往我們都與俞先生結下了深厚友誼!
2011午8月1日,正在達拉斯渡假,大女兒光照一家買了一盒精致蛋糕,二女兒光潔一家,三兒子光燦一家發(fā)來賀電,祝賀他們的爸媽金婚紀念日。現(xiàn)又著手另一冊書的修編工作,在污水領域繼續(xù)航行。
本文刊登于《給水排水動態(tài)》雜志2012年第6期。
來源: 金儒霖 給水排水